收纳盒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收纳盒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六维视角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嘛

发布时间:2021-07-18 00:20:19 阅读: 来源:收纳盒厂家

六维视角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举措,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对我国工业化进程和信息社会建设将产生巨大影响。对于如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从六个维度来考量。

一、人类历史演进视角: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迈向信息社会

到目前为止,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可分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革命和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信息化浪潮,使得信息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又把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引向信息社会。

当前,在我国人口众多、素质不高、社会发展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情况下,要普遍进入信息社会,工业化是一个必需的过程,而不能被整体上跨越。同时,我国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双重压力,需要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多种因素统一于发展的主题中,形成一个混合的、相互促进的社会发展系统。因此,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中国向信息社会演进的现实要求,要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任务统一到经济发展与安装液压万能实验机应当请有资职的施工队伍社会进步中,促进各个地区及产业之间在总体上均衡发展,最终增强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二、融合目的视角: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

世界各国工业化并无统一的模式,成功国家的工业化都会根据国际形势和特点进行,特别是后起国家,都要借鉴先行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信息化、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使之有可能通过采取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战略,加快对发达国家的追赶。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不可逆转地融进世界体系之中,我们需要在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认真思考和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战略。目前,中华民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中国”崛起而改变的大国关系和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艰巨任务,面对经济转型、体制变革、社会多元化而产生的大量矛盾,面对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提出的全新挑战,面对人民群众期待解决的诸多民生难题,都需要巨大的智慧。在我国这样的半农业、半工业、半信息社会的混合型社会基础之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所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顺势而谋,稳步发展,“两化融合”、“五化并举”是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成为我国释放各种发展活力、充分利用各种发展机遇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选择。

三、信息化发展视角: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工业化的成果和经验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发展阶段,是人类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主要是由于科技进步和广泛应用而引发社会的结构性变化。目前,全球的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是一个先后承接关系,正在处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中,两者存在密切的有机联系。

工业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工业革命孕育了信息技术的因素,并为信息化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因而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发展空间,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工业化也为信息化积聚了建设资金,与信息化相关的工作或活动,不仅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而且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给新兴的信息产业以资金支持,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资本市场和发展起来的金融创新,为信息化的资金需求开拓了多种投融资渠道。工业化还为信息化输送了人才。

可见,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既密不可分,又互相促进,但这并非意味着工业化发展必须在前而信息化推进必须在后,也不意味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先后不可逾越或不能两步并作一步。事实上,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信息化的发展并不是必然以工业化完成为前提,相反,根据后发优势与经济赶超战略,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着手于信息化工作,通过采取两步并作一步的并行发展方针,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四、融合支撑视角: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基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求有自主的信息产业体系支撑,要求掌握信息领域主要的核心技术。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7.9%,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也占到全国出口额的37.6%,占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近90%。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核心基础产业相对落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运营业业务创新能力还不强,市场竞争结构有待优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队伍整体素质尚待提高等。这些无疑将会给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顺利推进形成挑战。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好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关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五、生产要素构成视角:信息资源正成为主导资源

人类的经济活动无法离开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信息资源。当今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信息资源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成为主导资源。除了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B面板按键功能象这三个要素外,信息也成为社会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信息作为生产力要素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是一种有形的独立要素,与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一起,共同构成现代生产力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无形的、寓于其他要素之中的非独立要素,通过优化其他要素的结构和配置、改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素质与协调性来施加其对生产力的影响。当前,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可以说,工业时代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但是,信息化进程却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增长的逻辑——信息资源直接节省物质资源和能源甚至间接转化成物质资源和能源。通过信息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或寻找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甚至得以解决。信息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对环境压力的缓解,将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从而实现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六、制度创新视角: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需要新的管理体制

传统的产业管理模式是按照不同产业部门对国民经济进行划分、并设立相应管理机构在全部行程中任何局部均无卡滞现象进行管理。在工业社会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但信息技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项技术创新之处,正在于它具有高度扩散性,几乎所有的产业部门都能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改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化推进几乎无处不在,已经完全超越了原有产业部门的范畴。可见,信息产业是高度现代化的产业,如同自然界的“生态链”环环相扣,其发展必须实行动态平衡与协调推进。而作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工业管理体制是否科学合理,更是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涉及我国整个工业行业的历史性任务,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的研发、生产与建设以及军工企业的战略重组等重大问题,都需要打破行业壁垒,加强产业融合与产业配套,以高新技术产业与信息产业为主导,统筹、协调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战略性的产业升级,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增强我国整体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为了适应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推进我国工业化协调、快速、持续的发展,需要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整合工业、信息产业的行业管理资源和政策手段。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建,标志着统一的国家工业管理部门登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舞台,也标志着传统工业管理体制在发展战略、政策统筹、规划立项和协调合作上的障碍已被排除,一个“大部门”、“大工业”和“大市场”的格局正在形成,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童有好)

金昌西装定做
东营西装订制
崇左工作服定制